新形勢下產教融合助推煙花爆竹產業發展的思考
作者:郭超 宋軍 周勁松發布機構:本站發布日期:2018-05-15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2月19日發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將“產教融合”上升為教育改革和人才資源開發國家戰略與制度安排,預示著“產教融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當前,煙花爆竹產業正面臨著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作為產教融合的各方責任主體都必須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主動響應人才和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人才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教融合成為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就業的“穩定器”、人才紅利的“催化器”。
一、煙花爆竹產業產教融合各方責任主體的角色定位
煙花爆竹產業產教融合應該包括四方責任主體,即:企業、高校、政府和行業協會,明確四方責任主體的角色定位與職責定位是實現煙花爆竹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基礎。
(一)企業——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主體實踐者
煙花爆竹產業源遠流長,歷經1300余年的傳承與發展,但與其他先進制造業相比,以勞動密集為主的煙花爆竹產業長期以來的手工作坊式生產、家族企業式管理等嚴重制約了產業的良性健康發展,而管理與專業人才的缺乏、先進技術支撐的不足,創新創造能力的薄弱正是導致產業發展生命力不強的最大短板。企業必須具有強烈的人才危機意識,在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的“產學研”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推動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如果企業不能成為產教融合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所謂企校合作只能停留在簡單的頂崗實習或將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的層面上,產教融合“企業冷、學校熱”和“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尷尬將不可避免。
(二)高校——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智力輸出者
從供給與需求的角度來看,高等學校、尤其是高等職業學校是社會人力資源需求側的主體供給側。在煙花爆竹產業面臨著向優勢地區集中和向優勢企業集中的產業布局與規模調整,面臨著用智能制造對傳統生產方式的“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改造,面臨著用高新技術對本質安全型、本質環保型煙花爆竹產業的“工廠化、標準化、機械化、科技化、集約化”轉型升級的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等學校必須改變被動適應和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的弊端,強化供給意識,主動對接、融入、引領企業、產業發展,以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適用煙花爆竹產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需求側要求,為企業、產業的發展提供真正的內生動力和“有效供給”。
(三)政府——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引導推動者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離不開企業的貢獻,離不開教育的支撐,更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推動。政府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引導、擴大、匯聚產教融合優質資源,配套出臺有利于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政策與機制,激發各方責任主體的發展活力,依法加強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規范管理和監督指導,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緊密對接。
(四)協會——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協調服務者
行業協會是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各方責任主體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共商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平臺和載體,是政府與行業的參謀和智庫,是向社會全面展示行業形象的代表和象征。中國煙花爆竹協會應該擺正位置、強化服務、主動作為,充分發揮縱向溝通、橫向協調、構筑秩序、自我調控的積極功能,集匯全行業優勢,應對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推進煙花爆竹產業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中做出不可替代的特殊貢獻。
二、煙花爆竹產業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近年來,煙花爆竹產業經歷了“存廢之爭”、“正名之旅”、“生存之戰”,隨之開啟了來之不易的“復蘇征程”。然而,傳統煙花爆竹由于自身諸多先天不足的影響,加之受到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環境、社會輿論、消費傾向、政策導向、標準建設等因素的影響,產業發展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自我變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文化自信的回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外族對另一個民族的侵略與統治,除了肉體上的消滅,更多的是從文化和信仰上進行異化和分化。上世紀西方預言家們“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新中國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與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所著《1999.不戰而勝》如出一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屋建瓴,在黨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再次提出必須堅持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高國家軟實力;煙花爆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并貢獻于人類文明的絢麗瑰寶,綻放于世界各個角落;北京APEC會議和杭州G20峰會等重大活動上的燃放更是驚艷全球;國務院《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明確將煙花爆竹作為傳統文化產品列入重點提升領域;加之坊間盛傳日韓擬將煙花爆竹申遺所帶來的時不我待……所有這些,使我們有理由期待煙花爆竹產業春天的到來。
(二)頂層設計的落地
2014年5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建設“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各方主體責任并對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分工。產教融合已經確立為國家基本制度,這對于落實主體責任、推動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各地各部門正在制定和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確保落地實施。
(三)供給側改革的倒逼
供給側改革是從提高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的供給質量出發,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中央提出“三降一去一補”的供給側改革思想,倒逼煙花爆竹產業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勇氣實現提質改造與轉型升級。一方面,這是傳統煙花爆竹產業走出“矮窮挫”、邁向“高大上”,實現良性健康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另一方面,對高校煙花爆竹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產學研一體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打造了更大的空間。
(四)高新技術的支撐
在煙花爆竹產業的提質改造與轉型升級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永恒的主題。新型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微差起爆技術、多維擴散技術、智能制造技術及安全生產工藝等快速發展和日臻完善,并全面融入傳統煙花爆竹產業,在煙花爆竹產業的提質改造與轉型升級中,為新型產品的開發、環保安全的實現、流向控制的管理以及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生產等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五)市場需求的拉動
一方面,去年以來,在一些地方盲目跟風禁限放政策的沖擊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煙花爆竹國內市場的產銷量受到較大沖擊,而另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一千多年的傳統習俗不可能在一紙簡單的行政命令下一夜消失,關于煙花爆竹禁限放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人民群眾燃放煙花爆竹的愿望依然強烈,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潛在的市場需求依然巨大。另一方面,煙花爆竹產品出口勢頭依然強勁,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0億美元左右并呈進一步上升趨勢。
三、產教融合助推煙花爆竹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一)調整重構煙花爆竹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體系
一是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由于煙花爆竹產業全過程風險的特殊性,在它的整個產業鏈中,包括煙花爆竹的材料、工藝、設計、生產、檢測、運輸、貯存、銷售、燃放等多個環節,且各個特種職業崗位的專業性、針對性極強,為處理好專業寬廣性與窄專性的關系,應將單一的“煙花爆竹技術與管理”專業延伸拓展至生產環節上下游的全產業鏈中形成專業群,或將“煙花爆竹技術與管理”專業按崗位環節細分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燃放技術、機械化生產、質量檢測等多個專業方向設置;二是將學校辦在主產區里。高等學校通過加強版的深度校企合作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模式在主產區成立煙花爆竹專業二級學院,面向產業工人以現代學徒制或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開展學歷教育和安全培訓;三是結合煙花爆竹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改造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是學校真正成為企業和產業發展的人才與技術基地。
(二)統籌組建煙花爆竹產業協同發展創新研究中心
匯集煙花爆竹全產業的人才技術優勢,以相關院校、科研單位、檢測檢驗機構和企業為主體,統籌組建煙花爆竹產業協同發展創新研究中心,在統一的平臺和資源配置下,瞄準制約煙花爆竹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關鍵技術聯合開展創新研究攻關,解決目前各自為陣、重復開發、資源浪費和低層次循環的問題。
(三)完善配套煙花爆竹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政策法規
提請和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完善配套有利于促進煙花爆竹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一是根據國務院《意見》精神,結合產業特點,配套制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細則》,確保相關政策能夠可操作落地實施;二是針對《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現行煙花爆竹產業發展與安全監管法規制度的修訂開展調查研究,提出經過科學論證的修改意見,適時推動修法修規;三是依法維護產業發展合法權益,促進政府依法行政和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四)積極營造煙花爆竹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良好形象
一是積極面對政府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煙花爆竹安全與環保問題,集中發聲,科學發聲,權威發聲,正本清源,還事實以本來面貌,徹底消除煙花爆竹的妖魔化;二是由中國煙花爆竹協會牽頭編撰和發布《中國煙花爆竹產業發展年度報告》,在為煙花爆竹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持的同時,向社會展示產業發展的良好形象;三是在向境外輸出煙花爆竹中國產品的同時,積極輸出煙花爆竹中國教育、中國文化、中國課程、中國標準、中國裝備;四是立即啟動煙花爆竹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