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聲少了,年味不能淡
作者:CFFA發布機構:渤海早報發布日期:2015-03-04
渤海早報訊 (記者邵雋)今年春節期間,關于“年味”的話題被一再提起,很多人感慨年味淡了、熱鬧少了。對此,今年春節期間,天津大學28名學子展開主題實踐活動,就“燃放煙花爆竹相關情況”和“享·年味,祝·新春”兩部分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調查。
天津大學2014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六班的全體同學針對煙花爆竹燃放情況的調查,采用了填寫問卷的形式,從線上和線下兩方面入手,最終收回有效樣本420份。
調研顯示,超半數的人選擇在小區內燃放煙花爆竹,任意空地占34.76%,馬路邊占比21.9%,只有16.67%的人選擇在政府規定地點燃放,燃放時間集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被問及“是否支持政府在春節期間頒布限制煙花爆竹燃放的條令”時,有70%的人選擇了理解并支持政府政令,也有不少受訪者表示不太清楚本地是否已頒布關于燃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還有少量受訪者“明知故犯”。
放鞭炮讓人歡喜讓人愁,一邊是我國多年的喜慶年俗,另一方面,超過80%的人認為煙花爆竹燃放的聲音是噪音,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對當地的空氣質量有較嚴重的影響。近八成受訪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煙花爆竹的管理力度。
實踐隊還了解到,超半數受訪者會選擇路邊或集市的小攤購買煙花爆竹,僅有21.9%的人在購買時關注是否有銷售許可證。此外,實踐隊還針對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后續清理工作進行了調查,僅有10%的人表示會自己清掃全部爆竹碎屑。
鞭炮聲少了,但年味不能少,如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以保持和發揚?實踐隊又開展了征集年夜飯照片和介紹家鄉習俗的活動,大家曬出年夜飯照片的同時,也明顯發現了南北地區的差異和少數民族的特色。
在調研各地年俗時,隊員們發現一些習俗是沒有地域差異的,比如吃臘味、貼春聯、初一放鞭炮拜年討壓歲錢等。而每個地方又有當地特色的習俗,例如福建的客家燒麥和炒燕菜,滿族的杏條柴、臘八節等。在調查習俗的過程中,同學們發現,許多傳統習俗都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在表示遺憾的同時,他們呼吁人們能夠探索新的方式繼承和發揚傳統習俗,保留住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